教院USR計畫
南投縣境內因經濟發展不易而呈現人口老化、少子化等人口結構問題,且肇因於區域幅員廣闊,部分國小業已遭逢嚴重的經營挑戰,例如:學生的學習資源不完整、家庭關懷能量不足,更嚴重者則面臨裁併校問題。身為南投縣唯一的國立大學,且專研於教育領導人才培育領域的暨南大學教育學院,面對嚴峻的南投偏鄉教育問題,如何更積極的應對乃是本院極為重要的轉型工作。
以往本校主要是以培力教育領導人才為主,近年來藉由科技部人文創新與會實踐計畫、學習型城市計畫等推動的實作參與經驗,本團隊已陸續啟動一些翻轉偏鄉弱勢兒童學習路徑的行動試驗。如:協助埔里鎮區不山不市的桃源小學、溪南國小、忠孝國小、福興社區,結合課程與志工團隊,與學校、社區組織共同協力,推動兒童繪本閱讀、生態小學堂、食農教育、夜間課後陪伴輔導。另連結在地資源,投入偏遠山區的國中翻轉教育,例如:協助信義鄉同富國中開辦原鄉文化導覽與廚藝學習計畫。
立基以往實作經驗,本計畫團隊由本校課程教學與科技研究所楊洲松特聘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擔任計畫主持人,並邀請院內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以及人文學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管理學院國際企業學系、通識教育中心、計算機與網路中心、水沙連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等單位,共組跨院系的「水沙連翻轉偏鄉弱勢教育USR 團隊」
本計畫希冀達成SDGs中有關「消除貧窮」、「優質教育」、「減少不平等」的目標。透過第一期計畫實作與針對參與地方社會與教育工作的NGOs之訪談,水沙連地區弱勢教育需求與教育現場重要議題歸納如下:
一、地區課輔人才培力與資訊分散需要整合
埔里地區目前投入學童課後輔導工作的NGOs包括福興小學堂、太平小學堂、博幼基金會、良顯堂基金會、蒙愛教會等機構,各機構單打獨鬥,幫助弱勢兒童改善學習是各機構共同的目標,人員培力是共同的需求。是以,人力、資源如何有效整合是大埔里區域推動鄉村教育者一致努力的方向。
二、偏鄉學童學習自信與學力低落有待提昇
偏鄉學童家庭失能,課後無人照顧,輔導,孩子學習低成就導致的缺乏自信是計畫團隊和在地組織共同認知到的問題,而對母親(新住民)文化之認識與認同,孩子視野之拓展,減少文化不利的影響,則是團隊持續努力之方向。優化遠距教學、現場教學、多元文化知能培力和外文學習品質,成為重大課題;如何處理青少年活動需求和個人生涯、職涯的未來規劃,隨著課輔班孩子年紀漸增,亦顯重要。
三、失能家庭扶助與親職教育有待強化
親子關係與家庭功能,影響學童學習狀況甚鉅。促成本校專業系所和NGOs合作,透過家庭訪問、家戶調查等方式進行資料收集,從結構性因素理解學童學習狀況受到的影響?此外,改善親子關係也是團隊於社區中觀察到的當務之急。
四、中小學教師因應108課綱增能與支援需求亟待回應
108年8月起,108課綱已正式實施,對於資源和人力相對弱勢的偏鄉中小學,如何依循新課綱發展教案、建構學校特色,已有第一線教師陸續反映缺乏奧援的情況下,恐難真正落實新課綱精神。因此如何透過USR計畫和鄉村教育協力隊推動師培中心在地參與,瞭解當地中小學需求,進而透過系統化支持中小學教案優化、教師專業成長、課程評鑑與精進等,減少偏鄉學校的資源落差,將是本校第二期USR計畫的重要目標。偏鄉對應新課綱仍待培力的迫切需求,反映出城鄉間經濟和資源不平等的現實,大學如何在偏鄉發揮應有的影響力,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資源挹注,不吝是計畫團隊和水沙連區中小學校必須共同面對與因應的挑戰。
目前暨南大學相關系所已透過校內課程、教師社群、颩教學、遠距教學、營隊等工作模式,與在地學校、社區在暨有實作經驗上,持續推動工作:
校內整合:本計畫希望透過跨專業團隊的整合,組構暨大教育學院關懷偏鄉弱勢兒童的在地實踐團隊,並作為暨大教育學院院本課程改革、教學模式翻轉的基礎。本計畫規劃「服務學習教學增能」的院本課程設計和社參式課程,正是希望能在「互惠、多元」的學習基礎上,強化大學端和服務對像的協同合作。
營隊與駐點工作:目前本計畫已經透過國比系的國際文教資源,陸續和與仁愛高農、暨大附中、信義國中合辦英文營、德文營、國際文化營,希望擴展偏鄉學子的國際視野和動機。而社工系、諮人系亦有暑期心理成長營和志工隊,發展蹲點式偏鄉弱勢兒童陪伴。國企系則在信義同富國中辦理「原鄉小廚當家」文化活動,進行文化教育,並延伸至社造層面。本計畫將與合作學校推動長期、主題化的營隊,並透過科技輔助,讓學習對話具持續性,避免空白和間斷。
課後輔導部份,目前有計網中心支持的魚池禮拜堂遠距教學,以及教政系在福興社區受奉宮的課後輔導。除了課業的輔導,亦關心學童的品格教育,期待由大學生作為學童的成長典範,並在課後教學的過程中,陶塑閱讀、耐心等重要特質,同時也參與以資訊能力培育為基礎的營隊,培養未來重要能力。
網絡與未來性:如何建構穩定的服務網路,是本計畫的關鍵課題,本計畫藉助具社區營造工作實務和培養社會企業的教師專業經驗,希望導入社區營造與社會企業觀點,協助團隊中的師生進行社會服務可持續運作的知能培力。企盼暨大教育學院也可孵化出類似「為台灣而教」(Teachfor Taiwan ,TFT)的團隊,投入水沙連區域的弱勢教育問題,同時協助暨大團隊師生進行專業值能的培力。
此外,本計畫也將組織起水沙連地區各級學校、NGO、教師社區,共同針對水沙連區域的偏鄉弱勢兒童學習問題、資源,與現況進行盤點。協助團隊教師掌握現況課題,同時促進學校與在地社群之間的連結關係,嗣後再分梯次進行社會行動設計,並佐以跨校共學等機制,讓參與在社群中的夥伴共同成長。